山西省濕(shi)地保護條(tiao)例
(2023年4月1日(ri)山西省第(di)十四屆人民(min)代表大會常(chang)務(wu)委員會第(di)二(er)次會議通(tong)過)
山(shan)西省人民(min)代表大會常(chang)務委員(yuan)會公告
(第一(yi)號(hao))
《山西省濕地保(bao)護(hu)條例(li)》已(yi)由山西省第(di)十四屆人民代(dai)表大會(hui)常務委員會(hui)第(di)二(er)次會(hui)議于2023年4月(yue)1日通過(guo),現予公布,自2023年6月(yue)1日起施行。
山(shan)西省人(ren)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
2023年4月1日
第一章(zhang) 總 則
第(di)一條 為了加強濕地保(bao)護(hu),維護(hu)濕地生態(tai)功能(neng)和生物多樣性,保(bao)障生態(tai)安全,促進生態(tai)文明(ming)建設,根據(ju)《中(zhong)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(bao)護(hu)法》等(deng)法律(lv)、行(xing)政(zheng)法規,結合(he)本省實(shi)際(ji),制(zhi)定(ding)本條例。
第二條 在本省(sheng)行(xing)政區域內(nei)從(cong)事濕地保護、修復、利用以及相關管理活動(dong),適(shi)用本條例。
河(he)流、湖(hu)泊、水庫(ku)、蓄(xu)滯(zhi)洪區等(deng)的濕地(di)保(bao)護、利用以及相關管理活動(dong),還應當適用水資源(yuan)管理、水污染防治、防洪等(deng)方面的法律、法規(gui)。
第三條(tiao) 縣(xian)級(ji)以(yi)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(yu)內(nei)的(de)濕(shi)地(di)(di)保(bao)(bao)護(hu)負責,加強濕(shi)地(di)(di)保(bao)(bao)護(hu)協(xie)調工(gong)作,將濕(shi)地(di)(di)保(bao)(bao)護(hu)納入(ru)國民經(jing)濟和社(she)會發展規劃,并將濕(shi)地(di)(di)保(bao)(bao)護(hu)工(gong)作所需經(jing)費按照事權劃分(fen)原(yuan)則列入(ru)本級(ji)財政預算。
鄉(鎮)人民(min)政(zheng)府、街(jie)道辦(ban)事處應當組織群眾(zhong)做好濕地保護相關工作,村(居)民(min)委員會予(yu)以協(xie)助。
第四(si)條 省(sheng)人民政府林(lin)業(ye)草原主管(guan)部門負(fu)責濕(shi)地資源(yuan)的(de)監(jian)督管(guan)理,負(fu)責濕(shi)地保護(hu)規(gui)劃(hua)的(de)編制(zhi)、濕(shi)地利用的(de)監(jian)督管(guan)理、濕(shi)地生態保護(hu)修復工(gong)作。
省(sheng)人民政府(fu)發展改(gai)革(ge)、財(cai)政、自(zi)然資源、水行政、住房城鄉(xiang)建設(she)、生(sheng)態環境(jing)、農(nong)(nong)業農(nong)(nong)村、文化旅游等有(you)關部門,按照職責分工承擔濕地保護、修復、管理有(you)關工作。
省人民政(zheng)府林業草原主管部門(men)會同(tong)自然(ran)資(zi)源、水行(xing)政(zheng)、住房城鄉建(jian)設、生(sheng)態(tai)環境、農(nong)業農(nong)村等主管部門(men)建(jian)立濕地保護(hu)協作(zuo)和信息(xi)通(tong)報機(ji)制(zhi)。
第五條 設區(qu)的市(shi)、縣級人(ren)民政府有關部(bu)門按照職(zhi)責分工負(fu)責濕地保(bao)護、修復、管理有關工作。
第六條 縣(xian)級以上人民政府應(ying)當建立濕(shi)地保護目(mu)標(biao)責任制(zhi),將濕(shi)地面(mian)積(ji)總量(liang)管控目(mu)標(biao)等濕(shi)地保護情況納入同級人民政府綜合績(ji)效評(ping)價內容。
濕地的保護、修復和管理情(qing)況,應(ying)當納入(ru)領導干部自然(ran)資源(yuan)資產(chan)離任審計(ji)。
第七(qi)條 各(ge)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濕(shi)地保(bao)護宣傳教(jiao)育,普及濕(shi)地保(bao)護法(fa)律法(fa)規和科學知識(shi)(shi),增強全社會濕(shi)地保(bao)護意識(shi)(shi)。
第(di)八(ba)條(tiao) 鼓勵、支持濕地保(bao)(bao)護科學(xue)技術(shu)(shu)研究和成果轉化應用(yong),培養濕地保(bao)(bao)護專(zhuan)業技術(shu)(shu)人(ren)才,提高(gao)濕地保(bao)(bao)護科學(xue)技術(shu)(shu)水平。
鼓(gu)勵、支持(chi)公(gong)民、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濕地保護、修(xiu)復。
第九條 對在濕地保(bao)護工作(zuo)中做(zuo)出(chu)突出(chu)貢獻的單位(wei)和(he)個人,按照國家和(he)省有關規定(ding)予以表彰和(he)獎勵。
第(di)二章(zhang) 管理(li)與(yu)監(jian)督
第十條(tiao) 省(sheng)人(ren)民(min)政(zheng)府林(lin)業草原、自(zi)然資(zi)(zi)源主(zhu)管(guan)部(bu)門會同有關(guan)部(bu)門依據國家(jia)確定的(de)本省(sheng)濕(shi)地面積(ji)總(zong)量管(guan)控目標(biao),結合本省(sheng)濕(shi)地資(zi)(zi)源狀況和自(zi)然變化情況,確定設區(qu)的(de)市濕(shi)地面積(ji)總(zong)量管(guan)控目標(biao),報省(sheng)人(ren)民(min)政(zheng)府批準。
縣級濕地面(mian)積(ji)總量管控目標由設(she)區(qu)的市人民政府(fu)確定。
第十一條 縣級(ji)以上(shang)人民(min)政(zheng)府林(lin)業草原主管(guan)部門(men)會(hui)同有關部門(men),依據(ju)本級(ji)國土空間(jian)規劃和上(shang)一級(ji)濕地(di)保護(hu)規劃,編制本行政(zheng)區域內(nei)的濕地(di)保護(hu)規劃,報同級(ji)人民(min)政(zheng)府批準(zhun)后組織實施,并向社會(hui)公布。
濕地保護規劃應(ying)當與(yu)流域(yu)綜合規劃、防洪規劃等相(xiang)銜接。
第十二(er)條(tiao) 濕地符合下(xia)列條(tiao)件之一(yi),并且(qie)面積二十公頃以(yi)上的(de),可以(yi)認(ren)定為省(sheng)級(ji)重要濕地:
(一(yi))國家和本省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集中(zhong)分布的;
(二(er))國家級、省(sheng)級濕地(di)類(lei)型(xing)自然保護(hu)區和濕地(di)公園的;
(三)鳥類集中繁殖地、越冬地、遷徙停歇(xie)地的;
(四)魚類等水生動物(wu)產卵(luan)場、索餌場、越冬(dong)場和洄游通道的;
(五)位于河流及其(qi)源頭區(qu)或者其(qi)他(ta)重要水源地(di),具有重要生(sheng)態(tai)功能和生(sheng)態(tai)價值(zhi)的;
(六)其(qi)他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。
第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(fu)林業(ye)草(cao)原主管部(bu)門(men)會同(tong)自(zi)然(ran)資源、水(shui)行政、住房城(cheng)鄉建(jian)(jian)設、生態環境、農(nong)業(ye)農(nong)村等部(bu)門(men),提出省級重要濕地建(jian)(jian)議名(ming)錄以及范圍。
第十四(si)條 列入省(sheng)級(ji)(ji)(ji)重要濕(shi)地建議名(ming)錄(lu)的(de)濕(shi)地信息,由(you)(you)縣級(ji)(ji)(ji)人民(min)政府確認;跨縣級(ji)(ji)(ji)行政區域的(de),由(you)(you)共同的(de)上級(ji)(ji)(ji)人民(min)政府確認;屬于省(sheng)直(zhi)單位管(guan)理(li)的(de),由(you)(you)其主(zhu)管(guan)部門確認。
前款(kuan)規定的濕(shi)地(di)信息內(nei)容包括(kuo)濕(shi)地(di)名(ming)稱、行(xing)政區域(yu)、范圍邊界、總(zong)面(mian)積(ji)、濕(shi)地(di)面(mian)積(ji)、濕(shi)地(di)類(lei)型、保護(hu)方(fang)式、管理機構等(deng)。
第十五(wu)條 省人民政府林業草原主管部門應(ying)當組織專家(jia)對建議名錄的濕地(di)信(xin)息進行評(ping)估(gu),提(ti)出評(ping)估(gu)意(yi)見。
第十六(liu)條(tiao) 省(sheng)(sheng)人民政府林業(ye)草原(yuan)(yuan)主管(guan)部(bu)門根據確(que)認的濕地(di)信息和專家(jia)評估意(yi)見,提出(chu)擬認定的省(sheng)(sheng)級重(zhong)要濕地(di)名錄以(yi)及(ji)范(fan)圍,報(bao)省(sheng)(sheng)人民政府批準后發(fa)布,并依法向國務院林業(ye)草原(yuan)(yuan)主管(guan)部(bu)門備案。
第十七條(tiao) 省人民政(zheng)府林業草(cao)原(yuan)主管(guan)部門(men)應當(dang)對(dui)省級重要(yao)濕地設立保(bao)護標志(zhi),注明(ming)濕地名稱、保(bao)護級別、保(bao)護范(fan)圍、舉報電話等內(nei)容。
禁(jin)止擅自改變、移動和(he)破壞省級重要濕地保護標志。
第十八條(tiao) 一般(ban)濕地(di)的(de)(de)名(ming)錄以及范圍(wei)由設(she)區的(de)(de)市、縣級(ji)人(ren)民(min)政府或者縣級(ji)以上人(ren)民(min)政府授權的(de)(de)部(bu)門(men)發(fa)布(bu),并報省人(ren)民(min)政府林業草原(yuan)主管部(bu)門(men)備(bei)案。
第十九條(tiao) 嚴格控制(zhi)占(zhan)用濕地。
禁止占用省級重(zhong)要(yao)濕地,國家重(zhong)大項目(mu)、防災減災項目(mu)、重(zhong)要(yao)水(shui)利以(yi)及保護設施項目(mu)、濕地保護項目(mu)等除外。
建設項(xiang)目選址、選線應(ying)當避(bi)讓濕地,無法避(bi)讓的(de)應(ying)當盡量減少占(zhan)用,并(bing)采取必要措施減輕對濕地生態功(gong)能的(de)不(bu)利影響。
建(jian)設項目規(gui)劃選址(zhi)、選線審批或者核(he)準時,涉及省級重要(yao)濕地的,應當(dang)征求省人民政府林業草原主(zhu)管部(bu)門的意(yi)(yi)見(jian);涉及一般濕地的,應當(dang)按(an)照管理權(quan)限,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授權(quan)的部(bu)門的意(yi)(yi)見(jian)。
第二十條 省人民政(zheng)府(fu)林業(ye)草原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(quan)省級重要濕地(di)動態(tai)監測體系,開展動態(tai)監測、評(ping)估和預警工作,及(ji)時(shi)掌握濕地(di)分(fen)布、面(mian)積、水質、水量、生物多樣(yang)性、受威(wei)脅(xie)狀況等變化(hua)信息。
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草(cao)原主管部門應(ying)當加強對一般濕地的動態(tai)監測。
第二十一(yi)條 省人民政府林業草(cao)原(yuan)主管部門應當會(hui)同有關部門,對破壞濕地問題突出、保護工作不力、群(qun)眾反映強烈(lie)的地區,約談(tan)設區的市、縣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。
第(di)三章 濕地保護
第二十(shi)二條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根據濕地保(bao)護規劃和濕地保(bao)護需要,依法將濕地納入國家公(gong)園、自然(ran)保(bao)護區或者自然(ran)公(gong)園。
第二十(shi)三條(tiao) 具(ju)備下列(lie)條(tiao)件,可以申請設立省級(ji)濕(shi)地公園:
(一)濕(shi)地(di)(di)生(sheng)態系統在區域范(fan)圍內具有(you)(you)典型性(xing),或(huo)者(zhe)區域地(di)(di)位重(zhong)要、濕(shi)地(di)(di)主體功能具有(you)(you)示范(fan)性(xing),或(huo)者(zhe)濕(shi)地(di)(di)生(sheng)物多樣性(xing)比較豐富,或(huo)者(zhe)集中分(fen)布有(you)(you)珍貴、瀕危的野生(sheng)生(sheng)物物種;
(二)具有重(zhong)要或(huo)者特殊科學研究、宣傳(chuan)教(jiao)育和文化價值(zhi);
(三)濕(shi)地(di)率不低(di)于百(bai)分之(zhi)三十,并(bing)且(qie)濕(shi)地(di)面積二十公頃以上(shang);
(四)土地權屬清晰(xi),相關權利人同(tong)意納入濕(shi)地公園管理;
(五)擬建濕地公(gong)園的規(gui)劃范圍與其他(ta)自然保護地無重疊(die);
(六)有明確履行(xing)管理職責的機構(gou)和健(jian)全(quan)的制度。
第二十四條(tiao) 申報(bao)省級(ji)濕地(di)公(gong)園,由(you)設區的市人民(min)政(zheng)府向省人民(min)政(zheng)府林業(ye)草原(yuan)主(zhu)管部門提出(chu)申請。
省人(ren)民(min)政府(fu)林業草(cao)原主(zhu)管(guan)部門(men)對(dui)提(ti)交材料進行審(shen)查,組織(zhi)實地(di)考(kao)察,召開評(ping)審(shen)會(hui)(hui),征求(qiu)省人(ren)民(min)政府(fu)相關(guan)部門(men)意見(jian)后(hou),向社會(hui)(hui)公示。經審(shen)核符合條件(jian)的,報(bao)省人(ren)民(min)政府(fu)批準(zhun)。
第二(er)十五條 申(shen)請設立省(sheng)級濕地公(gong)園,應當提交(jiao)申(shen)請文件、申(shen)報書(shu)和(he)影像資(zi)料。
申報(bao)書應當包(bao)括申請設立省級濕地(di)公園的(de)名稱、面積、范(fan)圍邊界以(yi)及(ji)范(fan)圍邊界矢量圖(tu),土(tu)地(di)權(quan)屬,相(xiang)關(guan)權(quan)利人(ren)意(yi)見以(yi)及(ji)明確履行管理職(zhi)責的(de)機(ji)構情況等內容(rong)。
第二十六(liu)條 省級濕地公園內(nei)禁(jin)止下列行為:
(一)從事房地產、度假村、高(gao)爾夫(fu)球場、風(feng)力(li)發電、光伏發電等不符合濕地資(zi)源保(bao)護的(de)建設項(xiang)目和開發活動(dong);
(二)破壞野生動物棲(qi)息地和遷(qian)徙通道(dao)、魚類洄游通道(dao);
(三)法律、法規禁止(zhi)的(de)破壞濕地及(ji)其生態功能的(de)其他行(xing)為(wei)。
第(di)二十七條(tiao) 省(sheng)人(ren)民政(zheng)府(fu)林業草(cao)原主(zhu)管部(bu)門應當加強對省(sheng)級濕地公(gong)園管理機構的(de)業務指導。
省(sheng)級(ji)(ji)濕地公(gong)園(yuan)管理(li)機構應(ying)當(dang)按(an)照相關要求建立健全安(an)全生產(chan)(chan)制(zhi)度,制(zhi)定突發事件應(ying)急預案,提升應(ying)急保(bao)障(zhang)(zhang)能力。省(sheng)級(ji)(ji)濕地公(gong)園(yuan)內開展旅游活動的主體單位應(ying)當(dang)加強安(an)全生產(chan)(chan)管理(li),保(bao)障(zhang)(zhang)游客(ke)人身(shen)、財產(chan)(chan)安(an)全。
省級濕(shi)地(di)公園內的危(wei)險地(di)段(duan)應(ying)當(dang)設置(zhi)防護設施和警示標識。禁止任何(he)單(dan)位、個人進入不具備安全(quan)條件的區域(yu)開(kai)展旅游(you)活動(dong)。
第(di)二(er)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住(zhu)房(fang)城(cheng)鄉建設主管部門應(ying)當加強(qiang)對城(cheng)市(shi)濕(shi)地的管理和(he)保護,采取城(cheng)市(shi)水(shui)系治理和(he)生態修復等措施(shi),提(ti)升城(cheng)市(shi)濕(shi)地生態質量,發揮城(cheng)市(shi)濕(shi)地雨洪調蓄、凈(jing)化水(shui)質、休閑游憩、科普教育等功能。
第二十九條 省人(ren)民政府應(ying)當(dang)制定濕(shi)地生態(tai)保(bao)護補(bu)(bu)償(chang)辦法,明確補(bu)(bu)償(chang)范(fan)圍、補(bu)(bu)償(chang)對象、補(bu)(bu)償(chang)方式和補(bu)(bu)償(chang)標準等內(nei)容。
第(di)四章 修(xiu)復與利用
第三十條(tiao) 縣級以上人(ren)民(min)政府(fu)應當(dang)堅持自然(ran)恢(hui)復(fu)為主、自然(ran)恢(hui)復(fu)和(he)人(ren)工修復(fu)相結合的(de)原(yuan)則,運用生物(wu)技術措施(shi)和(he)工程(cheng)技術措施(shi),采(cai)取退養還濕、退牧還濕、鹽(yan)堿化(hua)土地(di)(di)復(fu)濕、建(jian)立人(ren)工濕地(di)(di)等方式進行濕地(di)(di)修復(fu)。
第三十一條 縣(xian)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點(dian)狀分布(bu)的小面(mian)積自然濕地和具(ju)有生(sheng)(sheng)態(tai)價值的人工濕地進(jin)行(xing)保護和修復(fu),對主要(yao)河流兩側灘涂(tu)低洼地蓄水造濕,提高濕地生(sheng)(sheng)態(tai)系統質量。
第三十(shi)二條 縣級(ji)以上人民政府應(ying)當建立濕地生(sheng)態(tai)補水(shui)(shui)協調(diao)機制,合理配置水(shui)(shui)資源,優先使用再生(sheng)水(shui)(shui),保障濕地基本生(sheng)態(tai)用水(shui)(shui)需求,維(wei)護濕地生(sheng)態(tai)功能。
第(di)三(san)十(shi)三(san)條 縣級以(yi)上人民(min)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(men)應當(dang)采取清(qing)淤疏浚、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等治理(li)修復措施(shi),加強對河流、湖(hu)泊范圍內(nei)濕地的管理(li)和保護。
第三十四條 省(sheng)、設(she)區的市(shi)人民政府應當分別對(dui)省(sheng)級重要濕地、一般(ban)濕地利(li)用活動,制定分類指(zhi)導意見(jian)。
鼓(gu)勵(li)單(dan)位和個人開展(zhan)符合濕地(di)(di)保護要求的生(sheng)態(tai)(tai)旅游(you)、生(sheng)態(tai)(tai)農業、生(sheng)態(tai)(tai)教育、自然體驗等活動,適度控制種植養殖等濕地(di)(di)利用規模,防止對濕地(di)(di)生(sheng)態(tai)(tai)功能造(zao)成(cheng)不(bu)利影響。
第五章 法律責(ze)任
第(di)三(san)十五條(tiao) 違反本條例規(gui)定(ding),法(fa)律、行政法(fa)規(gui)已有法(fa)律責任(ren)規(gui)定(ding)的,從其(qi)規(gui)定(ding)。
第三十六條 違(wei)反本條例規定,建(jian)(jian)設項目擅自(zi)占(zhan)用(yong)省級重要濕地(di)的(de)(de),由縣級以(yi)上人民(min)政(zheng)府林(lin)業草原等有關主管部門按照(zhao)職(zhi)責(ze)(ze)分工責(ze)(ze)令停(ting)(ting)止違(wei)法(fa)(fa)行(xing)為,限期拆除在非(fei)法(fa)(fa)占(zhan)用(yong)的(de)(de)濕地(di)上新建(jian)(jian)的(de)(de)建(jian)(jian)筑(zhu)物、構筑(zhu)物和其(qi)他設施,修(xiu)復濕地(di)或者采取其(qi)他補救措(cuo)施,按照(zhao)違(wei)法(fa)(fa)占(zhan)用(yong)濕地(di)的(de)(de)面積(ji),處每平方(fang)米(mi)五(wu)百元(yuan)以(yi)上二千元(yuan)以(yi)下罰款;違(wei)法(fa)(fa)行(xing)為人不停(ting)(ting)止建(jian)(jian)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(de)(de),由作出行(xing)政(zheng)處罰決(jue)定的(de)(de)部門依(yi)法(fa)(fa)申請人民(min)法(fa)(fa)院強制執行(xing)。
第三十(shi)七(qi)條 違(wei)反(fan)本條例規定(ding),擅自改(gai)變、移動省(sheng)(sheng)級(ji)重要(yao)濕(shi)地(di)保護標志的,由縣級(ji)人民政(zheng)府林業(ye)草原主管部門(men)責(ze)令改(gai)正,處五百元以(yi)(yi)上一(yi)千(qian)元以(yi)(yi)下(xia)罰款;擅自破壞(huai)省(sheng)(sheng)級(ji)重要(yao)濕(shi)地(di)保護標志的,由縣級(ji)人民政(zheng)府林業(ye)草原主管部門(men)責(ze)令改(gai)正,處一(yi)千(qian)元以(yi)(yi)上兩(liang)千(qian)元以(yi)(yi)下(xia)罰款。
第三(san)十八條 林業草原主(zhu)管部門和其他負(fu)有濕(shi)(shi)地保護職責部門的工(gong)作(zuo)(zuo)人(ren)員在濕(shi)(shi)地保護工(gong)作(zuo)(zuo)中,濫(lan)用職權(quan)、玩忽(hu)職守(shou)、徇私舞(wu)弊的,依法給(gei)予處分;構成(cheng)犯罪(zui)的,依法追究刑事責任。
第六章 附(fu) 則
第三十(shi)九條 本條(tiao)例(li)自2023年6月1日起(qi)施行。